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民国旗袍的时尚发展趋势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民国旗袍的时尚发展趋势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,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,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,由中华民国***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。
50年代后,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,尤其***中被视为“封建糟粕”、“资产阶级情调”遭受批判。
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,以及影视文化、时装表演、选美等带来的影响,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,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。
民国旗袍是在生活中逐渐演变而来的。
在旗袍的产生和流行的过程中,满清袍服的影响甚微,而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因素之一。据此可以说,旗袍形制起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,在传统满、汉袍服基础上,吸收西方服饰文化变革形成的近代女子袍服。
旗袍的源头是清代满族女人的长袍,右衽大襟,四面开叉,适应满族人骑射生活的需要。
到清代,旗袍的基本形制无甚变化,这与传统社会以服饰体现等级、威仪的礼节性要求有关,美感是次要甚至不被考虑的,所以老照片中,晚清的旗袍宽大直板,遮掩了女子的身材。自到民国,美感取代体统,旗袍因此脱胎换骨。改良旗袍吸收西方服装裁剪的优点,充分突出女性的胸部与腰际曲线,从此成为民国女性审美情趣的标志服装。
旗袍即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。
旗袍,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,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。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,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。
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,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,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,由中华民国***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。
倒大袖旗袍是清末民初的过渡款式。
倒大袖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款式,下摆长不过臀。多为圆弧,使腰臀呈现自然柔和的曲线。倒大袖可以说是旗袍的前身,满满的国风感觉复古的同时又更适合日常穿搭。小小的立领,显得精致优雅,淡淡的桃粉色,衬托出清新脱俗的感觉,轻松展现典雅又娇俏的气质。
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,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“文明新装”。这种“文明新装”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的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,城市女性视 为时髦而纷纷效仿。上衣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袄,摆长不过臀,袖短露时或露腕呈喇叭形,袖口一般为7寸,称之为倒大袖,衣摆多为圆弧形,略有纹饰。裙为套 穿式,初尚长裙,长及足踝,后渐至小腿上部。?当“文?明新装”异军突起之时,旧式的袄裙、袄裤也层出不穷地变换着小花样。衣领降低高度,让颈项露出 来。领口挖成圆形、方形、鸡心形、金刚钻形。短袄的下摆时圆时尖,或是六角形,存心不良的女人往往从袄底垂下挑逗性的长而宽的浅色丝质裤带,带端飘着排 穗。清式的马面裙慢慢简化,榴裥越来越少,乃至消失,后连马面裙本身也踪影全无。旧的服饰消失,新的形式产生。
20年代中叶起, 一种新旗袍诞生。上海是当时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,其声势远远于全国各地并左右着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。上海旗袍时尚的初,是以无袖的长马甲形式出现 的,短袄外面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。1926年,长马甲同短袄合并,就有了民国新旗袍初的款式。张爱玲评价道:“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,具有清***的风 格。”袍身宽松、廓形平直,长度在踝关下之上或大约小腿肚的地方,倒大袖,领、襟、摆等处仍喜做滚边镶饰,但繁褥之风,?“裥干”和阔滚条被视为过时 的象征。是秋冬时穿的夹旗袍,倒大袖,只有一道花边装饰。中的旗袍,已略显腰身,长至小腿肚,倒?大袖。1924年秋,末代刘春霖之女刘沅颖下嫁《玉 梨魂》作者徐枕亚,新娘当时穿的就是这种倒大袖旗袍。
20年代未,旗袍开始收腰,受欧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响,摆线提高至膝下,仍为 倒大袖,但袖口变小,装饰性质的镶滚趋洁,甚至完全取消,色调也力求淡雅和谐,后体上显得十分简洁方便。1929年上海女学生穿的旗袍,摆线已到膝盖处, 袍身变得合体,有的袖口装上仿西式的克夫,成为流行一时的时尚。20年代的中式女装显著的特征,就是倒大袖,包括旗袍。倒大袖在旗女的袍中有,汉女的衫 袄也时兴过一段时期,民国初的“文明新装”也是倒大袖,?20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这种袖形,直至30年代才慢慢消失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国旗袍的时尚发展趋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民国旗袍的时尚发展趋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urbanchoiceclinic.com/post/43374.html